埃及官方网站称新宪法草案公投支持率过半

2012年12月24日02:13  北京日报
这张8月12日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,埃及总统穆尔西(右)在首都开罗与新任命的副总统马哈茂德·马基握手。新华社/法新   这张8月12日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,埃及总统穆尔西(右)在首都开罗与新任命的副总统马哈茂德·马基握手。新华社/法新

  埃及22日启动第二阶段宪法草案公投,副总统马哈茂德·马基当晚向总统穆尔西递交辞呈。路透社解读,马基辞职的时机似乎关联新宪法草案。依据草案,埃及政府今后将不设副总统职位。

  据埃及官方《金字塔报》网站23日公布的初步消息,埃及新宪法草案公投在国内的支持率过半。分析师普遍预测,这份宪法草案在公投中过关的可能性较大,但政治对立局面难以缓解。

  早有去意待时机

  当天公投截止时间延长4小时,投票结束前,马基宣布辞职决定。他在辞呈中说,出任副总统有些时日,“早先已经意识到从政并不适合法官出身的我”。马基先前任最高上诉法院副院长,是现任司法部长艾哈迈德·马基的弟弟,今年8月被穆尔西任命为副总统。马基解释选择递交辞呈的时机时说,早在11月7日就已向总统递交辞呈,但因国内外局势和出访安排搁置。随后,穆尔西发布宪法声明触发埃及国内新一轮动荡,马基留任协助穆尔西平息危机。

  马基说自己一直致力于维护民众在宪法草案一事上发表意见的权利,当天辞职的时机已经成熟。

  高官辞职不断

  同一天,埃及国家电视台报道说,中央银行行长法鲁克·奥克达宣布辞职。奥克达去职传闻已经酝酿数日,据称他将以健康原因辞去这一职务。报道没有说明奥克达辞职的原因。不过,报道说他的前副手希沙姆·拉米兹已经获得任命出任央行行长。然而,当路透社记者向埃及政府官员求证这一报道时,政府发言人阿拉·哈迪迪断然否认。

  奥克达自2003年起担任央行行长,去年埃及爆发游行示威迫使时任总统穆巴拉克下台,奥克达和拉米兹一道保持货币埃镑相对稳定,避免国家经济再遭重创。

  总统府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说,奥克达与当日辞职的副总统马基先前均不止一次表露去意,埃及媒体近期频频预测奥克达动向。不过,这次埃及国家电视台的报道证实只是一次“错报”。

  埃及政坛人物不断传出去职消息,反映总统穆尔西面临来自政府内外的压力。新任总检察长塔拉特·易卜拉欣·阿卜杜拉17日提出辞呈,20日又以辞职非自愿为由收回辞呈。他说,先前做出辞职决定时受到“强迫”,现在应由司法部长决定他的去留。大约1000名埃及检察总署工作人员17日在阿卜杜拉位于首都开罗的办公地点附近示威,指称总统穆尔西对阿卜杜拉的任命威胁司法独立,要求阿卜杜拉辞职。

  新草案支持率过半

  据埃及官方《金字塔报》网站23日公布的初步消息,埃及新宪法草案公投在国内的支持率过半。最高选举委员会预计在24日公布最终统计结果。根据报道,埃及全国除吉萨省外26个省的投票结果显示,在两阶段投票中,共有约954万张选票支持新宪法草案通过,占有效票数的63.56%。

  此外,埃及外交部部长助理阿西里22日说,境外投票结果已由外交部呈交监督此次选举的最高选举委员会,将与境内最终统计结果一同公布。根据规定,若参加投票者半数以上赞成,宪法草案将获得通过。 (综合新华社报道)

  专家视点

  今年中东地区乱字当头

  刘宝莱

  中东乱局,令人关注。年终盘点,该地区乱字当头,主要有四大特点。

  其一,中东地区持续动乱。埃及、突尼斯、利比亚、也门等四国转型之后,它们的基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,特别是经济滞后,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下降,眼下各国政府尚拿不出一个较为务实的经济发展规划。治安恶化,社会沉渣泛起,盗贼横行,宗教、族群械斗增加。政府权威、公信力大跌,许多人还被“革命情绪”笼罩,动辄上街游行示威。10月12日,埃及首都开罗出现街头暴力,数千名支持和反对埃及总统穆尔西的示威者大打出手,造成了110人受伤。此外,约旦爆发示威要求国王下台。以色列空袭加沙,尽管双方已达成协议并实现了停火,但仍有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。

  其二,两大热点持续升温。持续长达20余月的叙利亚危机迄今未见缓解。流血冲突不断,爆炸事件时有发生;叙经济形势每况愈下,物价飞涨,高达20%以上;部分高官叛逃,一些官兵哗变,直接影响军队的士气和统治集团凝聚力;反对派正在走向联合。目前,叙执政当局依然能控制局势,政府军仍掌握着战场的主导权。叙问题的外溢效应日趋明显,殃及周边国家安全。对此,国际社会予以普遍关注,强烈主张政治解决叙危机。关于伊朗核问题,西方对伊重在拉紧“绳索”,逼其就范。他们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,加大对伊制裁,剑指其经济命脉——能源和金融领域。与此同时,美国多次出动航母赴海湾,同伊舰对峙,并在国际上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孤立伊朗。以色列对伊喊打声甚嚣尘上。面对重重压力,一方面,伊方主动提出恢复核问题会谈,以缓解伊与西方的紧张关系。另一方面,伊积极备战,加强陆海军演,试射先进导弹;对内多管齐下,稳定经济形势。

  其三,伊斯兰政治势力崛起。各国伊斯兰力量以政党面目出现,参与议会民主选举,在突尼斯、埃及、摩洛哥总统或议会选举中胜出,在利比亚、苏丹、毛塔、阿尔及利亚、科威特的议会中赢得了重要席位,在也门推动南北分裂,在黎巴嫩间接掌控政局走向,从而出现了伊斯兰色彩增加、世俗主义及其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的趋势。在对外政策上,阿拉伯转型四国独立性增强,改变了旧政权一味亲西方的政策,并在大国间纵横捭阖,“向东看”势头明显。

  其四,美国掌握中东事务的能力大不如前。地区局势变化并未沿着美设计的“民主”轨道发展,反而使得与西方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伊斯兰势力崛起,甚至掌权,地区人民反美情绪高涨。

  (作者系中国前驻阿联酋和约旦大使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中央军委:接待禁喝酒严控用警车
  • 体育CBA-北京29分惨败 麦蒂41分青岛12连败
  • 娱乐赵本山小品被曝已敲定 小人物带徒弟
  • 财经二手房市场频现公务员转让灰色房产
  • 科技谷歌员工圣诞礼物:平板手机任意挑选
  • 博客中国人应尊重卑微的鸡 老子怎成吊死鬼?
  • 读书因林彪叛逃受牵连的高级将领们(组图)
  • 教育期末占座变“让座” 四六级真题答案
  • 育儿十年前男幼师半数改行:待遇低择偶难